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盛世,开国皇帝朱元璋自立为帝,即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明朝在位期间,共有16位皇帝,他们各自设定了一系列年的纪念,这些纪念性的年号被后人称作“年号”。每个皇帝即位之初,都会选择一个新的年号,以此来标记其统治时期的开始。
洪武至宣德
洪武六年(1373)起,朱元璋更改了他的第一任期使用的“建文”二字,是因为这两个字与他早年的名字相似,而且容易引起猜疑。从洪武六年到宣德四teenth(1439)止,共计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使用这个名义。这段时期内,有着极高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也伴随着严厉的政治压迫和社会矛盾。
景泰至正统
景泰三年(1453)由于“景泰”二字与“建文”相近而易混淆,又恐怕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所以改用了新的名称。正统十四th(1449)之前,这个时间段中虽然经历过一些小规模变动,但整体上还是维持稳定的政局,从经济上看也是相当繁荣。
成化至嘉靖
成化五th(1470)之后,由于当时社会形势变化以及政治斗争加剧,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天顺之乱、土木堡之变等事件。此后嘉靖十七th(1538),整个王朝进入了一种比较平静安定的状态,对外防御力增强,对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户籍制度、税收政策等,使得经济逐渐复苏。
隆庆至万历
隆庆五th(1571)这一阶段由于宫廷斗争激烈,导致宦官专权问题频发。但到了万历十六th(1586),经过一番较大的清洗和调整后,再次确立了中央集权。在这一时期内,不仅军事力量得到加强,而且对农业生产也有所关注,加速了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
天启至崇祯
天启元year (1621) 开始,由于政治腐败、军费投入巨大及战争不断,加重民众负担,最终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而崇祯十五th (1644) 正值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攻破紫禁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提供了篡夺中国政权的大好机会,在此基础上建立清朝新政权结束了明朝长达268年的统治历史。
清初继承与变革
南京方面最后一次发布的是永曌保大三年 (1645) 的令书,但是实际控制地盘越来越少,最终在1644年的五月被清军占领。而北方则由努尔哈赤子孙福临继位,并正式更名为清,即崇德元year (1636) 起始。这一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从汉族王朝向满族王朝转换,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