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朝末年,一个名为奢安之乱的动荡时期笼罩着四川和贵州的边陲地区。这个叛乱由彝族领袖奢崇明和安邦彦领导,他们起初是为了应对明政府与后金之间激烈的战争而被迫征调,但由于军饷和军粮未能按时发放,他们转而反戈,引发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叛乱。
1621年的秋天,当明朝与后金正处于紧张状态时,政府命令水西和永宁两地土司准备兵力前往辽东作战。然而,在接到命令后,永宁宣抚司的奢崇明调集了两万名士兵前往重庆,但政府却拒绝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扣押了预算款项。四川巡抚徐可求不仅指责这些士兵老弱病残,而且要求将其遣返回乡重新征募。此举激怒了奢崇明,他决定反旗,并率领这些士兵攻占重庆。在那里,他杀害了徐可求、李继周、骆日升以及其他官员,同时总兵黄守魁和王守忠也牺牲在战斗中。
此时,水西首领安尧臣去世,其子安位年幼,由其母亲奢社辉(奢崇明之妹)摄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她手中以及她的兄弟安邦彦——贵州宣慰司同知的手中。当他们得知奢崇明起事并加入反抗,他们也跟随他的脚步。他们控制了毕节、安顺及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的大多数土司都响应起来。而水东土司宋万化则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
1622年2月,安宋两氏领导的人数众多的军队围困贵阳,而巡抚李橒坚持抵抗。这场围攻持续达十个月之久,最终导致城内居民男女成千成百饿死,只剩下二百人。此后降将罗乾象收复江安,而秦良玉、谭大孝等人则以万余人的敌军为阻击点,在牛头镇取得胜利,最终解除了新都之围,使得敌人撤退至遵义,而清晰线就此建立。
到了1623年的天启三年,由于朱燮元率领部队解除了贵阳之围,以及他亲自带队进驻遵义,此次叛乱似乎逐渐得到平息。但是就在这一切看似平静之后,不料新的挑战又迅速接踵而至。在朱燮元被任命为整顿五省(云南湖广川黔)的总督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措施来稳定局势。他命令部队从乌脱撤回并设立防御工事,以截断叛军补给线,同时派出部队包围陆广以逼近大方。这一策略有效地削弱了叛军力量,并最终导致双方领导者遭到捕捉并处决,这标志着这场长达十年的战役终于画上了句号。不幸的是,那些受挟持的小孩,如水西最后一位领导者的儿子,也无法幸免于难,这段历史最终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