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朝末年,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三年(1630年),彝族土司奢崇明与安邦彦领导的起义运动,即著名的“奢安之乱”,在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带爆发并蔓延。随着后金战争的紧张局势,明政府命令水西、永宁两地土司征兵赴辽作战,但因军饷军粮未能按时发放,加上巡抚徐可求对调动兵力的质疑,导致奢崇明愤而反旗。他的部队攻占重庆,并且杀死了徐可求及其同僚。
此时,由于首领安尧臣去世,其子安位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大权落在其叔父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和奢社辉手中。他们闻讯后,也加入了叛乱,并控制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许多土司纷纷响应,其中包括宋万化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十万联军围困贵阳,而守将李橒坚守不屈,最终城内民众饿死多数,只剩下百余人。在三月份,一部分降将收复江安,在四月份,又有秦良玉、谭大孝等人击败敌军于牛头镇,从而重新夺回新都,这使得敌人撤退至遵义,而明军则进驻该地。
天启三年(1623年),贵州巡抚王三善率领援兵解除了对贵阳的围困。而之后,由于双方战斗力均强,对峙持续不断,最终导致总兵鲁钦战死和自尽。
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朱燮元被任命为总督五省军务,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措施来平息这场叛乱。他先是让滇南部队撤离乌当,然后再令蜀部队出动,以切断对方补给线。这次行动成功吸引了奢崇明和安邦彦联合进攻永宁,但朱燮元却趁机以佯败诱敌深入,再由其他方向发起攻击,使得他们处于绝境中,最终被俘并遭到处决。此时,只剩下小儿童掌握着水西最后一支力量,但由于山林深邃且难以出入,被迫投降。随后,“奢安之乱”才终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