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文笔如刀知病亦知音在社会绵密织网不绝(图)

0

董寿平在撰写《知病亦知音》时,巧妙地融合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魏良辅的风格,他对昆曲的研究如同医者对病症的深刻理解。图中所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即医者与曲者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在社会层面上,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魏良辅本人是一位医生,他在改革昆山腔时,经常来往于鹿城(昆山)和娄东(太仓)之间,这两个地方的人们多是苏南一带人氏。他的学生中,有如周似虞、赵瞻云等人,他们不仅擅长医学,还精通音乐,技术高超而广受欢迎。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似虞是个常熟人,在吴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美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当中秋夜坐生公石上唱歌,他的声音能让林木飘沓,使得四处喧闹声都听不见。

赵瞻云也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人。他自幼父母双亡,但三次娶妻又三次丧偶。性孤独好吟诵后来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的助手,并被招入首辅王锡爵门客之列。王锡爵家班是明清时期江南最重要的家班之一,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仍然存在。赵瞻云技艺高超,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能够压倒群雄。

魏良辅在潜心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但如果他决定以拍曲为业,那么养家活口会非常困难。他可能会这样想,当初周似虞、赵瞻云等人正是因为先与他切磋医学志趣相投,然后才逐渐向他学习拍曲,并成为了他的门下弟子。这意味着,由于他们既擅长医学又擅长音乐,有共同学养和艺术见解,所以才能聚集在一起交流。

事实上,从古至今,不乏具有文学或艺术天赋同时也是医生的人物,如明代名医秦昌遇喜爱作诗,与文坛大家交往唱和,或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许多古人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传统绵延不绝,其根源便是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系,让人们通过艺术与医疗这两项技能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