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公鱼。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崇祯三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的时,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
在思想上,他受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对虚伪礼教持批判态度。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流露。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李卓吾推崇的人物,以及与歌妓慧卿的情感纠葛,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在这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战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文人思潮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文化形式、新的人格类型,以更深入地理解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比喻成为一种表达手法,用来隐喻或象征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或相似性。这也正如冯梦龙用自己的笔触,将那个时代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景象捕捉下来,用比喻的手法将其转换成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的话语。而这些比喻,如同那位夜空中的星辰一样璀璨,它们照亮了我们今天追求知识自由和艺术创新的道路,让我们能够从历史尘埃中寻找那些永恒而宝贵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