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怪事为什么多拿破仑进了科举试题(图)

0

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不仅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也孕育了许多传奇故事。然而,在那个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考生的身份查验依靠文字记载,这种方式既简单又容易被误解。清朝的一位姓胡的监考官,以其严格的查核标准著称,他甚至拒绝那些长须者的考生,因为他们并不符合名册上的描述。

有一次,一位不满这个规定的考生针对胡监官的话进行了反驳。他说:“如果按照您的话理解《朱熹注》,那么《论语》中的‘孔子微服过宋’也意味着孔子赤身露体地经过宋国。” 这样的对话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考试开始涉及更多关于中西方历史的问题。一道题目“项羽拿破仑论”让很多考生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拿破仑”的身份。在这场讨论中,有一位勇敢的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使项羽能拔山倒树,但他也无法轻易拿起已经被打碎的手轮。这位人士认为英雄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观点反映了一种智慧之用武之地。

在另一则故事里,一位乌尔恭额巡抚看到学生们争相吃饭的情景,不禁感叹:“好一群老鼠!” 有一名学者立刻回应道:“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都姓乌。” 这样的讽刺语言展现出当时文人的幽默感和机智。

为了奖励人才,清朝曾规定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童生。但有一年,一座偏远山区的小县,只有三个孩子报名前来。主考官看到了试卷后,对于三个不同回答感到惊讶,其中一个写下了“且去”,另一个只抄题目而无其他内容,还有一个什么也不做。最终,他们根据这些不同的表现,将每个人的答卷评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名,并附上了简短但富含深意的批语。这类趣事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它们代表了科举考试作为文化交流平台所产生的一个奇妙世界。在那千年漫长的大河流淌中,它们成为了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和学习的一部分历史遗迹。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