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这部小说被许多读者称作史书的代名词,而提及《明史》,人们就会不经意地指出它是清朝篡改的产物,贬低了明朝在其中的形象。然而,当人们意识到这本小说并非由专业学者所著时,他们便会引用权威学者的观点,如毛佩琦教授,以此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问题在于,这些专家也并非完美无缺。
例如,在毛佩琦教授的《百家讲坛》中,他曾讨论“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声称明朝官员考核由吏部和督察院负责。这显然是一处历史错误。同样,关于朱元璋的一些其他历史细节,也常常被权威人士指出存在误差。比如,在《细解明朝十七帝》一书中,毛佩琦提到帖木儿国在洪武年间向明廷纳贡,但事实上,“洪武”是大明王朝唯一使用的年号,意味着当时大明尚未诞生,因此帖木儿国如何能向其纳贡?
相反,有些历史人物,如隋炀帝杨广,因其疏通运河而将黄河长江流域两大经济区连接起来,被认为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但却常常遭受批评。此外,毛佩奇教授对于一些史料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严重错误,比如他描述了中国版图“空前广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有多个时期都有过版图扩张的情况,比如秦、汉、清等王朝,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疆域大小。而且,即使是在清代,最大的版图面积也是小于96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附属国。
总结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正史,都存在着作者或编纂者的偏见和认知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对任何一个版本保持怀疑态度,并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