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虽然对孔孟之道了如指掌,心系报效祖国,但他们往往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严重,面对复杂问题时采取简单化的做法。这些做法尽管出自一片好意,却常使国家错失更佳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人民造成严重威胁。明朝处理与俺答求贡的事务,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真实写照。
俺答求贡失败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在继承父兄基业基础上东征西讨,战绩显赫,逐渐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盟主。自元帝北逃以来,明朝与北方蒙古族之间关系不稳定,时有战争和贸易交流受阻。单一畜牧业使得蒙古族陷于极端困境,再加上人口日增,用度日增,无力发展手工业,只能依赖汉地物资。在当时,要想得到汉地物资,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和平贸易,一是抢掠。在北元瓦解之后,蒙古人早已丧失进取中原雄心,他们对汉地唯一期盼就是物资获取。
俺答智慧选择——求贡
嘉靖20年秋(1541),俺答派使者石天爵“款大同塞”,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廷议期间,他待命塞外,并作出了一些友好的表示。他邀请边防军官欢宴,又惩罚了以前抢掠过衣粮部下的部下,并将抢来的东西归还。这次事件让边臣们认为同意通贡无害,只要不放松边防即可。但这次廷议结果被嘉靖皇帝打回去,被迫再议。兵部倾向于同意边臣意见,但最终结果却被皇帝反悔,大谈“虏多诈,其请贡不可信……唯以大义拒绝之,则彼之奸谋自沮。”于是兵部调子180度转弯,大谈“虏多诈其请贷不可信”。
遭遇拒绝
嘉靖21年闰五月,当石天爵带着通贡文书回到北京时,被凌迟处死,这消息传到俺答手中,他极怒,“遂不待秋期,即以六月悉众入寇,大掠山西”。此后类似故事重复出现。大概都是俺告遣使求貢,被明廷断然拒绝,有的使臣刚到便杀,有的运气好支持不了朝庭关口。
最终,在嘉靖29年6月,俺达率领数万精兵进犯大同,以伏击战杀死素称骁勇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当宣、大总兵仇鸾听到这一消息,便吓得惶惶不安,将重金买通,让他去攻别的地方,不要来打宣州。这时候,将军移师东向进犯蓟镇,大破古北口敌军进入塞内,并于当日前锋直抵密云、次日又至通州分队掠昌平前锋直抵北京城下。这是自开国以来第二次北京围城史称庚戌之变。而这一次准备比土木之变糟糕,更没有于谦这样的大臣主持全局,每个勤王将领都只来了5万远远赶不过22万保卫北京战役时的人数。
然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位名叫徐阶的大臣提醒说:“败于边可隐败于郊不可隐……虏饱将自去惟坚壁为上策。”而另一位名叫仇鸾的大将军则理解到了这一点,他带着他的部队离开了敌人的距离,让他们四处抢劫自己也派人杀老百姓来冒功,同时也派人联络与敌方联系,“许予市以安”。敌人果然没有攻城,而是在撤退路线上的一个突然改变,与我方交战,最终我方大败,而仇鸾仅身免。
随后的时间里,在经过几个月后,也就是嘉靖29年的12月份,当勒令马市开发并开始实施的时候,加上仇鸾和严嵩支持的背景下,这一次终于决定打开马市门户。这时候任职员外郎杨继盛就提出了十个理由反对开放马市遭到了皇帝痛斥,被降职打了一顿,然后又被降职狄道典史。一件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些著名奸臣支持开放马市,而那些忠诚士卒却反对开放马市,看起来似乎像是一件丧权辱国的事情。但不能简单给历史贴标签,因为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真理究竟站在哪一方面?
接着,在30年4月25日,从蒙古部落易换近万匹马,此后又先后在宣府、延宁建立了市场。在短暂时间内,就从曾经互相厮杀半世纪以上的地球两侧形成了一片相安无事的情景。而且由于政权组织不足,使得人们很难完全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和平状态。此刻双方都已经习惯了互相争斗,对突然来到的和平感到有些迷惑。在蒙古方面,还有人未能彻底放弃抢掠恶习,由于政权组织不够严密,使得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不容易立刻约束住所有的人进行完全无侵犯的情况。而在清政府方面,本来就只是把通商作为缓冲用的方法,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关闭市场,而且还有很多像杨继盛那样的忠诚士卒不断反对这个计划,所以这项计划很难持续下去。不久之后,在市场刚结束五六个月间的一些小插曲成为了闭合市场重新开始战斗的一个借口最后终于确定的是关闭所有市场并且命令任何要求再次开启市场的人格外警告:斩!
随后的几十年里战争继续进行双方恨意越积越深死亡结绳更加紧绑直到有一场桃色事件才最终解开这个结。在桃色事件起因众说纷纭,其中一种流行版本如下:
这件事源起於一個異乎尋常的情感故事:當時漢那吉與鄂爾多斯三娘子的婚姻關係因為某種原因動搖,這導致他離開並投奔清政府。他們對於這個契機,如獲神選般興奮,並將它用來推進與他們長久敵對的敵軍談判並實現長久和平。他們建議,如果敵軍願意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他們失散人員(包括白蓮教叛徒赵全等人)或允許我們恢復邊界守衛,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如果他們採取強硬措施,我們應該讓他們明白我們決無妥協。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拉拢他們走向最佳方案...
但最終,是另一場性爱悲剧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长达二十年的战争停息,以及长达数十年的爆发性冲突结束。当那个来自鄂尔多斯三娘子家庭成员中的女子成为她丈夫新欢,她离开她的丈夫前往清政府寻求庇护,那场关于爱情、背叛与政治生存欲望激烈斗争的小戏剧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深层心理机制,它通过弱肉强食的心态实现了解脱,最终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停火协议以及两个民族之间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