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士大夫偏见误国:解析俺答求贡事件中的诡异治理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人虽然对孔孟之道了如指掌,心系国家,却也往往头脑僵化,教条主义和机械思考导致片面观察问题。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的简单处理方法虽然出自一片好意,但却常使国家错失更佳解决方式,给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明朝处理俺答求贡的前后经过,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继承父兄基业后东征西讨、战功显赫,逐渐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在与明朝建立之后,元帝北逃,使得南北方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不仅影响了正常贸易交流,而且由于单一原始畜牧业,对于依赖汉地物资生活的人民造成极端困境。
为了获取汉地物资,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和平的贡市贸易,再就是抢掠。北元瓦解之后,蒙古人丧失了进取中原的心志,对于汉地唯一期盼的是物资。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通商还是战争,都以获得最低成本、高效益为目的。如果能通过通商获得,就用这种方式;如果不能,就转而使用武力。
嘉靖20年秋(1541),俺答派使者石天爵“款大同塞”,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这次请求遭到了边臣们支持,但是在京城得到否决,被皇帝打回去勒令再议。兵部倾向于同意边臣意见,但结果又被皇帝反悔,“虏多诈,其请贡不可信……唯以大义拒绝之,则彼之奸谋自沮。”这次失败让俺答愤怒,“遂大举内犯”,下石岭关,大掠太原,并杀死总兵丁璋等将领,“边患始棘”。
随后的故事重复发生了几次,最终,在嘉靖29年6月,由于仇鸾与严嵩的大力支持,加上杨继盛反对开马市,被痛斥并下狱打了一顿,这时才决定开发马市。这一次终于没有再出现庚戌之变,而是一场短暂但充满希望的马市开启,从而实现了一段相对和平期间。但这个过程中的许多行为,如杨继盛反对开马市,以及在双方都互相仇视的情况下试图推行通商,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且矛盾的事情,它们最终证明了只有真正理解对方需要什么才能建立长久和平,而不是仅凭理论或个人偏见。
最后的一次战争爆发,是由一个关于亲情和爱情的小插曲引起的。当把汉那吉从白莲教逃到明朝,当时已经深受俺达宠爱的一个女子陷入他的怀抱。他夺走过去的情妇,让把汉那吉恼怒逃奔至清川堡。而这个机会让苦等着契机已久的人们如获至宝,他们提出了三个策略,以此为筹码争取到长期和平关系。此事最终促成了双方恢复通信,并开始探讨可能实现长久停火协议的事宜。
这些事件揭示了当时士大夫如何因为自己的偏见而误导国家政策,最终导致国家损失更多机会,同时也展现出即便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也有智慧人物能够找到突破点,为双方带来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