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夺门之变"是一次颇具争议的事件,它被后人视为仅次于靖难之役的重大政治变动。然而与靖难不同,"夺门之变"并未伴随着大规模的流血和冲突,而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实现了皇位交替。那么,为什么“夺门之变”能够如此顺利地取得成功呢?有人认为朱祁钰不配位,因此失去了皇帝宝座,这种观点得到了朱祁镇复辟后的废帝诏书所体现出的指控,其中称朱祁钰犯有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等罪行。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的争斗导致他们互相指责时带有强烈目的和个人恩怨,不足为信。
事实上,“夺门之变”的真正原因与皇位继承问题密切相关。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朱祁钰被迫登基,但这并不符合礼法。他试图通过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来合理化这一非正常的继承过程,以确保未来皇权回到自己家族手中。当北京安全后,他意识到权力的魅力,并决定保持其权力,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子孙能继承王位。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掉了侄子的太子位置,并将自己的独生子立为太子。此外,他还废除了原配妻子汪皇后,将他的生母改立为新任皇后。这一系列私心所生的举措严重削弱了他的威望,最终却因为他儿子的早逝而白费心机。
由于关于立储的问题,一意孤行而且甚至采取酷刑压制反对者,使得朝中的许多官员对他感到愤怒,他们开始秘密策划推翻他的人马。而石亨作为北京保卫战中的重要功臣,在因私利与另一功臣于谦决裂后,便决定背弃一切拥护复辟太上皇,即父亲朱祁镇,从而开启了一场新的职业生涯。
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也有类似的野心,与石亨共同控制京城军队;都御史徐有贞和杨善则各自掌握都察院,对中央政府最关键部门持有影响力。这些既满腹牢骚的大臣们聚集起来,一场颠覆景泰朝政局面的阴谋迅速成型。当时,他们控制着京城兵力及监督系统,此时已无需进一步战斗即可完成帝位更迭。
景泰帝在努力维护自己世袭权利,却如同挖坑自毙,最终遭遇悲惨结局,让人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