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我在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这意味着质量问题可以立即查到责任者。明朝人对“豆腐渣”工程的危害有深刻认识。这块青色窑砖睡在天心阁古城墙东南角600多年,但一直被忽视,因为它看起来普通。我是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理事冯建平,我考证了这是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仅发现这一块。其余窑砖多为清朝咸丰年间留下来的。
这块窑砖从明朝洪武年间到现在,见证了长沙600多年的历史。这段古城墙已定格为长沙古城墙的唯一遗存实物。保存了600多年的明朝青色窑砖还完好无缺,实属不易。我说,这是长沙历史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到明初已年久失修、毁坏不堪。在洪武五年(1372)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这一年,将土城墙更换为窑砖城墙时,就留下了一些标记,如我手中的这个胸像,一眼就能知道谁建谁负责,以及验收时质量如何。
这些都是作为城市建设中使用官府印制而成,以确保每一座建筑和道路都能达到标准。如果今天有人发现这样的珍贵资料,他们可以直接与天心阁管理处取得联系,最先提供信息的人将获得奖励。
通过考证,我们了解到早在22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于此地的地势、水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城市规划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宋代,该市范围得以确定,并保持至今。而后,在光绪末期,当社会发展需要空间扩张时,该部分防御性的结构变得不再必要,便逐渐被遗忘。但由于当时公众意见以及一位湖南名士曹典球先生坚持认为该结构具有历史价值,最终决定保留下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