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81年的冬季,明朝军队的进攻云南行动中,一名年幼的男孩马三宝遭到了俘虏,被带入明朝的营地。随后,他不幸地被阉割成太监,并被分配到朱棣的府中。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为燕王朱棣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404年,朱棣为了避免马姓无法达到高位,便赐予马三宝新的名字——郑和,并将其任命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这一名字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朱棣安排郑和出海探险,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不仅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更是为了威慑四海、展现远大的胸怀。这种行为符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模式,比如汉朝时期开辟丝绸之路,以及唐朝时期吸引众多国家学生来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海,但这次任务并不顺利。在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爆发内战期间,郑和误认为自己是东王派遣来的援军,因此被当地西王误杀170人。尽管如此,由于身负秘密使命,郑和并未大开杀戒,而是在事后通过手势平息了冲突。
明初对婆罗(今文莱)以东称“东洋”,以西称“西洋”,因此他们所说的南海、西南海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称作东洋、西洋。而暹罗湾周边则被称作涨海地区。之后,在朱棣指挥下,郑和共七次踏足海外,最终访问了超过30个国家与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及非洲之间友好关系。
印尼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当时全球范围内,郑和舰队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特混舰队之一。而在他的二十八年征途中,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即发生在锡兰(今斯里兰卡)的防卫性战斗。这体现了一种无比的大度与礼仪,即“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理念。
这些船队构成了庞大的舰队,每艘船都是根据航行需求进行编排,从而形成了一支高效且组织严密的情报网络。在李约瑟等国际学者分析过这一段历史之后,他们推论:“明代海军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强大,而且即便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也难以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