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和魏忠贤的名字,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赵高在秦朝时期,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宦官,而是一位掌握权力的谋士。相比之下,魏忠贤虽然也曾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最终却未能改变明朝的大势。
赵高并非宦官这一说法,在李开元先生的《秦崩》一书中得到了考证,并且史记中也没有直接指出他是宦官。在东汉时期,由于外戚专权,皇帝启用宦官以对抗他们,这可能导致了民间将赵高称为宦官。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点。
与此同时,赵高和魏忠贤个人能力也有所不同。赵高虽小人,却有远见卓识和气概,在始皇时代就成为了其信任的人物。他能够在被处死后免于一死,并复归原职。而当始皇驾崩时,他果断地分析局势,与胡亥和李斯达成共识,以便自己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最终战胜扶苏和蒙氏兄弟。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认为赵高无能,因为他才能让他成为胡亥老师,也使他在法律和书法等领域颇具造诣。此外,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胡亥私交密切。
相比之下,魏忠贤虽然权倾一时,但他的起点并不光彩。他早年经历无赖,从太监变成了权臣,没有文化背景,只通过出卖恩人而上升。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潜力。此外,他的成功部分依赖机会,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明末党争的情况,当时东林党独大,而其他三党则转向支持魏忠贤作为阉党的一员。
最后,无论如何,要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还需要考虑时代背景。当天启登基的时候,即便是像崇祯这样不常见的情况下,也有人能做到更好,比如当年的丞御曹申德这样的清流人物。而我们必须承认,每个时代的人都是根据那时候的情境来评判的,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自然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