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明时期,文士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着显著的不同。虽然他们中也有一些脸皮黑厚的人,但整体而言,这一阶层的人格特点是比较不喜欢吃别人的饭。文士的心灵敏锐,其耻感比其他人强烈,大多数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接受政府发放的粮食。但是在晚明,却似乎是个例外,他们热衷于举办派对,并且乐于接受财主家的邀请去享受免费的美食和饮品。
当年,明朝宗室后裔朱承彩每隔三差五,就会邀请文士和妓女来家里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他还曾举办过一次大型宴会,邀请了南京的一百二十余位士子以及四十余名妓女作为伴侣。这类盛事在晚明社会极为常见,每次都能吸引众多人参加,无论是金钱出手还是才艺展现,都让这些聚会变得无比精彩。
王伯稠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虽未考取功名,但却热衷于写诗和混迹酒局。他总是带着一张嘴、一副肚皮到处走动,不管是否有正式邀请,他都会加入那些欢快的派对中。在这些场合下,即使他没有被正式邀请,也不会感到尴尬。他只需找到一个理由,比如唱首歌、作诗或做一些小吃,就是能够融入到大家庭中的感觉,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个时代还有许多像王伯稠这样的文人,他们既不追求科举官职,也不急切地投身商业世界,而是选择自由地生活,他们可能游走于缙绅之间,或奔趋于财主家,或专注于文学艺术创作。吴扩人即便品行并不低下,诗名也广泛传播,却依旧“以布衣游缙绅间”,毫无畏惧之心,只要有机会,便会尽情享受周围人们提供的美好时光。
林春秀更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的典范,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他的精神却从未屈服。他爱喝酒,一日没得那酒,就一日过不得,因此常常去蹭酒喝,有时候甚至因为醉态失控,对朋友们进行骂战。而他的朋友郑铎,不仅给他提供酒水,还特别为他制作了一只刻有“云波”字样的酒杯,以此来表达其慷慨无求的情怀,这种深厚的情谊,在那个时代简直难以寻觅。
在这段时间里,文人与财富之间,以及寒士与缙绅之间,有一种特殊而亲密的情谊。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商人们的地位相较前朝而言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使得他们愿意支持并欣赏文化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商人们养起了文人的风俗,而文人们则乐于接纳这一现实。这一切都反映出了晚明时期独特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其中,“民间养士”的新风格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个标志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