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朱棣,但对于明太宗这个称号,或许就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明太宗是谁?好像并没有被广泛传颂。实际上,明太宗最初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中经历了变迁,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明太宗。事实上,明太宗就是朱棣。在朱棣去世后,他获得了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被安葬于长陵。在查看《明实录》时,没有《成祖实录》,而是查阅《太宗实录》来了解朱棣的行状。
既然朱棣的庙号是明太宗,为何现在几乎无人提及,而普遍将他称作 明成祖呢?其实,这个变化是在由一个后代进行的,即嘉靖皇帝——一个与朱棣同辈关系的人。他改变了这一点,使得今天我们习惯性地将朱棣叫做 明成祖。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嘉靖皇帝原本是武宗的堂弟,在武宗无子嗣之后,他依据兄终弟及继位成为新君。但尽管他从藩王身份登基,嘉靖却是一位坚定主见的人,他认为作为皇帝应该掌握一切决策权,不需要与臣下商议。这种想法和行为导致了一系列争议,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之争围绕着是否修改父母身份展开,是杨廷和、毛澄等人的支持者认为应认原父母为亲兄弟的问题,以及嘉靖坚持原有的家族结构引发矛盾。这场斗争实际上反映了对权力的斗争,如果嘉靖屈服于这些要求,将无法控制臣下。大礼议持续三年,最终以杨廷和辞职告一段落,以示胜利。
此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展示其正确性,嘉靀年间(1524年)七月至九月,又进行了一系列行动,如尊奉遗容、改谥字等。此外,由于世系发生变化,加强自己正统性的立场,在1538年的九月份,还改变了谥号以及庙号,从而让之前被称为 明太宗 的 朱棣 成为了新的 明成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今天习惯用这样的称呼来回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