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朱允熞,范文程为何投靠?他又如何在后金的征途中成就事业?
一、范文程之所以选择投靠满洲,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活着”有关,他的一生经历了四朝元老的历程。
作为祖先范仲淹的后人,范文程承受着“辱没先人的”压力。尽管时间已经过去数百年,但范仲淹的光芒依旧照耀人心。在踏入满洲军营之前,想必范文程更是因此而感到自豪。他的家族虽然曾经辉煌,但到了他这时已经出现家道中落的情况。他的曾祖父官至兵部尚书,因与严嵩抵触辞官;祖父任职沈阳卫指挥同知。年少聪颖、举止稳重、好读书、领悟力强、擅写文章,这些都成为他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资本。
万历四十三年,他考进沈阳县学秀才,次年回抚顺奔丧。这一年正值努尔哈赤宣布与大明决裂,并建立“大金”。攻克抚顺成了努尔哈赤第一个手笔。这时,在努尔哈赤部队掠到降民之列时,被问及识字,对于生员身份被发现后,被ヌルハチ喜爱并留下做个文员。此后,在皇太极继位后,天聪三年(1629)被选拔到刚成立的文馆做“书房官”,从此进入了皇太极视野,此乃开启了其深刻影响满洲形态布局,最终让其历经四朝,为开国元老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二、关于范文程多么重要?几乎参与了所有军国重大事务,上阵可杀敌,下阵定国策。他多次在与明军交锋时冲锋陷阵,是关键时刻扭转危局的助手,一直是皇太极不可或缺的心腹幕僚。
崇德元年(1636),被晋升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与其他政要不同,他几乎能参与所有机密和决策,对清政府内外方针政策制定,以及国家机构改革和完善,都有话语权。而且,无论是在研究重大问题还是在病假期间,只要有需要意见裁决,就会等待他康复才能进言。当初,每次审阅把关都由皇太极亲自审核,而到了最后,只要是由他缮写出的军务,便不再审阅,因为不会有谬处的事例发生。
三、“隐忍”的范文程,在关键时刻提出了“入关论”,这是历史转折的一个重大战略事件。不过,由于皇太极猝然去世,使得他的仕途遭遇骇浪,即使妻子也被多铎霸占,他却只能忍气吞声。如果当初皇太极还在位,那么这样的妄举绝对不会发生。面对奇耻大辱,他竟无任何反应,也许因为照常入值,“气宇洪深,不见其喜怒”。
然而,当多尔衮摄政期间,对待范文程既用又不放心,因为他既站在维护小皇帝顺治立场,又因多铎与多尔衆一母同胞,同时痛恨多铎,又眼见专权行为内心愈加不安,因此表面上虽然恭顺实际上却保持距离,“称疾家居”。不久,当收到明朝灭亡确切消息后,在紧急召见中建议立刻入关进攻李自成政权,并断言李自成有三个原因可攻,加上大顺军行之以骄可以一战破也。这份果断出兵的建议引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最终导致清朝全面入关,可见其作用之大。在退休请求之后,被福临两次加封为太傅兼太子太师,最终病卒于康熙五年享寿七十岁,被赞誉为元辅高风甚至比作汉张良、明刘伯温。在自己的评价里说“我大明骨,大清肉耳”,显然早已心理准备好迎接争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