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俞通海(1329——1366),字碧泉,以其坚韧不拔、英勇善战的形象,在元末明初的混沌时期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作为元代江淮行省安丰路安丰县人,他是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后随父避祸徙居庐阳巢县。
元末政局动荡不安,盗贼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成联盟,有水军千艘,与庐州左君弼展开激烈对抗。然而,他们屡受挫折,被迫遣送通海归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当时正在和阳地区筹划渡江之计,当得知通海返回大喜过望,因为他相信天意已经支持自己。
通海以沉稳有恩治军,为人深受士兵爱戴。他在水上作战方面尤为出色,从破敌于海牙诸水寨到授予万户,再到渡江克采石、取太平及征服诸属县,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他还曾击败陈兆先的大军,并且在宁国一役中因一次英勇的战斗而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并未阻止他继续战斗直至最终胜利。
之后,他被任命为枢密院判官,并参与多次战役,最终帮助平定了整个南方地区。在最后一次重大战役中,即对付陈友谅的战争中,通海又显示出了他的卓越才能。他亲自率领七艘船队发起攻击,用火药焚毁敌舰数百艘,这场战斗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使得友谅大军崩溃,最终导致其失败身亡。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俞通海获得了无数荣誉,其中包括良田金帛,以及高级官职。他晚年仍然积极参与战争,一度被封为豫国公,其妻于氏也得到相应的尊荣。尽管他没有男嗣,但唯一女儿由太祖收养并封为“金花公主”,享有特殊待遇。俞通海最终在三十八岁的时候辞世,被追封虢国公,并以忠烈著称,其墓葬地点也受到特别关注和尊重。在那个充满变迁和挑战的时代里,俞通海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