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明朝中的一位例外是明孝宗朱祐樘,他在位期间不仅勤求治理,而且身边多有高风亮节、敢于直言极谏的大臣,这与他多方征求方正之士、杜绝嬖幸之门、抑制外戚和太监等措施有关。
孝宗即位后,首先触及的是内阁大学士万安和尹直,他们都是刚愎自用、骄奢淫逸的官员,被罢官后,社会上对此表示赞同。接着被罢官的是另一个内阁大学士刘吉,他虽然曾经受到重用,但最终因其贪污腐败而被革职。
为了起用德高望重的正直大臣,孝宗召回了司礼监太监怀恩和南京兵部尚书王恕。王恕是一位敢于直言极谏的人,在朝中深受尊敬,但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刚烈,不适应朝廷的政治环境。在接到召回令时,王恕提出希望皇帝每天下午召见大臣讨论国家事务,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了实施。
另外一位受到孝宗器重的大臣是丘浚。他以经济之才著称,对国家典章制度了如指掌,并且撰写了一本名为《大学衍义补》的书籍,该书对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丘浚最后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并参与机务工作,为内阁中的学者型官僚开辟了一条道路。
尽管王恕和丘浚都是孝宗倾心信任的大臣,他们却因为排列座次的问题产生了嫌隙,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紧张。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也存在误解甚至争吵,比如刘文泰事件。这场争议最终导致王恕退休,而丘浚则继续在内阁中发挥作用。
总体来说,明孝宗在位期间确实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情况,即使是在混乱复杂的宫廷政治环境中,也能够找到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大计并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的大臣。此外,他还能够识别并提拔那些具有实际能力和良好品质的人选,如丘浚这样的学者型官僚,以及其他许多忠诚且公正的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