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1368年,正月初四,一位名叫朱元璋的人,以应天府为都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的年号是洪武。这一年,他的军队几乎扫除了南方的所有强敌。到了二月,他的大军横扫中原,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打到了大都附近的通州,兵临大都城。
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这标志着元朝正式退出了中原,退回到了北方草原。而至正二十九年的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他又逃到了应昌(今内蒙古赤峰)。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了上都。
在这段历史转折点上,有一首诗传唱开来:“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信知海内归明主,我亦喜江南有俊才。”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妥懽贴睦尔对朱元璋胜利和功绩表示认可。他说自己失去王气已经认清现实,现在大好河山归“明主”,他很佩服这个结果。这是一种相对洒脱体面的退场方式,也许有些自欺欺人之嫌,但也算是一种选择。
1370年的5月27日,惠宗因病去世于应昌,当时他只有50岁。死后,由北元官方给予庙号惠宗,而洪武帝认为他能主动退出争夺,而且没有做出什么玉石俱焚的事情,是“顺天应人”。因此,上谥号为顺皇帝。这是一个尊贵的地位,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洪武帝对这个“前辈”的风度也有所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