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1493年—1562年),出生于明朝万全都司左卫(今张家口怀安县)。在他生活的时代,外佛内道的黄天教风行一时,不仅影响了华北地区,也蔓延到了江南。《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宗教词典》和《中国民间宗教史》等著作,都对这一民间宗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创立黄天教的人,就是李宾。
李宾青年时期在家务农,后来应征入伍,在野狐岭驻守。在一次战争中,他失去了一个眼睛,因此被称为虎眼禅师。由于生活环境艰苦和孤寂,他开始接触到云游的道人,从而获得了武功和道义的启示。这次机会,使得李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宗教产生了深刻的情感。退伍后,他开始求真访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顺圣川“悟道成真”,他融会儒、佛、道三家的精髓,编著了一系列开山宝卷,如《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清净真经》,并创立了自成体系的黄天道,也称黄天教。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宾开始讲经说法,并进行传播活动。他先是在桑干河两岸游走,然后定居于万全膳房堡。当时,由于皇帝信奉道教,整个社会充满了宗教气氛;加上他的治病能力以及擅长内功,这使得百姓们尊敬他,就像神仙一样;同时,那段时间连续的大旱,加上他的“扶困济贫”、“消灾赐福”的主张,使得黄天教迅速传播开来,最终覆盖到山西、京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及江南部分地区。
清初思想家颜元曾这样评价:“我直隶隆庆、万历前,风俗醇美,信邪者少。自万历末年添出个黄天道,如今大行,京师府县,以致穷乡山僻都有。”
然而,当李宾去世之后,其两个女儿继承父业,她们违背父亲遗嘱,“勿建庙、勿出家、勿作会”,却建起五进院的大碧天寺,并在夫妇合葬墓旁建造13层高的明光塔。她们也被封为普净佛和普照佛。在康熙年的某个时候,一些反清复明志士甚至匪类混入其中,并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是,在乾隆二十八年的某一年,由于方观承奉旨令,大量剿灭了黄天教,大碧天寺被毁掉。一段时间后,再度恢复,但最终直到光绪元年的某一年才彻底衰败下去。
从表面看似崇拜佛,但实则受到了深远影响的是其本质上的根基——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世俗化后的流派,是一种结合儒释 道之精华而形成的一个独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