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这庞大的帝国,如同一艘行驶了两百多年的战舰,最终还是被巨浪打翻。回望当时的情景,如果能安然无恙,那怕真需借助天赐之星来转危为安。外界清朝八旗铁骑虎视眈眈,一旦机会到来,便南下侵扰,希望占据富饶的中原土地。内政方面,灾难频发,农民起义势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不断壮大而难以压制。
尽管崇祯帝可谓勤勉,但并非勤勉便能成为优秀皇帝。他过度猜忌和多疑,以及耳根子软弱,都成为了他治国缺陷的缩影。即使他再勤劳,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投入于处理政务,并且六次发布罪己诏,他所在的明朝仍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深渊。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最终抵达京城脚下。那股怒火如见血的饿狼一般兴奋,对待这座城市毫不留情,只等着咬下肥肉。一边是崇祯帝急报命军队前来保卫京师,一边率领剩余人手保卫京城,但起义军依旧攻破了这座古老城市。
起义军入城四处劫掠之际,崇祯帝带着心腹太监悄然逃至煤山。在那棵树下的地方,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悲剧意味着大明帝国灭亡。而虽然后有旧臣在南方建立南明势力,但它也未能维持长久。
这一切惨痛景象早已在两百多年前,被一个预知者预言到了——诚意伯刘基。这位人物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陌生,因为他与大家熟悉的人物相比,是较为默默无闻的一位。但刘基实际上是元末明初著名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的重要成员之一,即历史上的刘伯温。他的名字常常伴随着各种传说,而非功绩仅排列第二的那位功臣,在民间却享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盛誉。
作为一位风水师和预言家,他曾帮助皇帝寻宝定龙脉,也留下了一部奇书《烧饼歌》及其他九部中国十大预言奇书。此外,还有一则关于他的传说,说他画了一幅画,用以预示国灭,其内容至今仍被严密保管,没有人敢轻易触碰直到紧要关头才打开看去。不论如何,这幅画中的最后一幅,就是一个人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空其中,当时众人无法理解,却在崇祯帝去世后得知其含义,从而发现图画与死者的姿态惊人的相似性。
早在百年之前,刘伯温就已经揭示出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最后一位皇帝将以自缢告终。而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先见之智进行安排,让我们反思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保持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