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东北未统的谜题

0

明朝未统治东北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治理外部的意愿,其次更重要的是由于实力不足。明朝在那时期除了短暂占领安南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发展。此外,从明英宗开始,明朝所控制的领土范围逐渐缩小。尽管朱元璋最初将蒙古人赶回了蒙古高原,但蒙古地区仍有残余势力存在,他们长久以来一直是北方边境对明朝构成威胁。因此,在朱元璋时代,明朝不断地进行对蒙古的征伐,以寻求消除这些边境问题的一劳永逸之计。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辉煌的胜利,但却始终无法彻底根除蒙古对边疆带来的麻烦。

冯胜在攻打辽东期间,与哈纳出达成协议,将其20万大军投降于大明,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一种妥协和调整。在此之后,大量哈纳出的追随者继续在辽东保持着独立性。而后,大明便采取了羁縻制度来管理这片土地。但羁縻制度本身就充满不稳定,它们能否有效运行完全取决于中央政府是否能够持续维持其影响力。一旦中央权威出现衰弱,那么这些被羁縻管制的地方就会迅速产生离心倾向,并且这种离心倾向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不幸的是,大 明王朝刚建立不久,就开始体现出这种影响力的下降。

朱棣先后五次发起北伐,对抗蒙古,却耗尽了国家宝贵的人力、物资与财富,不仅给予了军队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引发了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崩溃。他的继任者朱瞻基(即著名战神朱高炽)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以确保汉地十八省地区恢复并维持稳定。而辽东地区奴儿干都司也被他抛弃,由此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而这正好为当地势力的扩张提供了契机,使得各个民族力量纷争激烈,最终各自谋求区域性的霸主地位。

除了自身实力的限制之外,保守思想也是决定大 明帝国对外扩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大约从建文年间起,一直到洪武年间末期,即使是在国内局势相对平静的情况下,大 明帝国依然没有积极推动海洋力量发展。这一政策导致沿海一带成为海盗和走私犯自由活动的地盘,这个状态持续到了三百多年。这份保守主义精神贯穿整个大 明帝国,其重视“面子”而轻视“里子”,认为只要保证辽东名义上的臣服,便足够,因此只需关注表面的尊严,而不是深层次内政建设的问题。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