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未统一东北的原因,源于其缺乏治理外部世界的意愿,更是因为实力不允许。自朱元璋时代起,尽管他一度驱逐蒙古人至高原,但蒙古残余势力的存在一直为明朝边境带来挑战。在英宗时期,明朝的疆域开始收缩,而朱元璋时期的北征虽取得胜利,却无法彻底消除边境问题。冯胜在辽东之战中,与哈纳出达成妥协,其后辽东实施羁縻制度,但这种制度脆弱,一旦王朝威慑力衰减,便易引发离心。
朱棣五次北伐耗尽了国力的军事力量,不仅损失严重,还导致社会经济崩溃。继任者朱瞻基采取收缩策略,以确保汉地十八省的恢复与稳定,同时放弃辽东地区,造成权力真空,让蒙古和女真的势力扩张争夺区域霸权。
除了自身实力的限制,明朝内忧外患更是来自其保守思想。这股思想指导着朱元璋设计并维持现状,从而确保统治稳定。他轻视海上力量发展,使得沿海形成了长达三百年的海盗与走私网络。而这种保守性贯穿整个明朝,他们追求的是“万国来朝”的面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里子,因此只需保持辽东名义上的依附即可满足。此种态度决定了大明对外扩张乃至统一东北从未有过实际行动或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