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杨仪的仕途起伏颇为复杂。他的第一次被废,主要是因为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这导致他被降职,改任弘农太守。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终止其政治生涯。在建兴三年(225年),杨仪又重新担任丞相参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继续积累经验和影响力。例如,在建兴五年(227年),他随亮出兵汉中,并在建兴八年(230年)升任长史,加上绥德将军之职。
但即便如此,在亮去世后,杨仪并未如预期般继承亮的位置。他虽然被指定为蒋琬继位的候选人,但最终仅能获得中军师的职位。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存在对他的怨言,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不久之后,在建兴十三年的某个时候,由于多次出现怨言,杨仪再次遭到削职流放,被送往汉嘉郡。在那里,他仍旧没有悔改自己的行为,而是在狱中写下诽谤文书,这些文字激烈且充满攻击性,最终导致了他的下狱身亡。这一系列事件至今依然无法完全解释清楚,其中蕴含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