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时期,有一位儒生访问了一位达官贵人的府邸。在书房里,他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玉石,上面雕刻着一只捣药的玉兔,形象逼真,令人赞叹。儒生拿起这块美玉,在手中细玩良久,不忍放下。这块玉是达官贵人珍藏的宝贝,但不幸的是,当主人带着宾客参观其他珍宝时,这块美玉不知被谁偷走了。
众人搜身后,主人准备隐瞒此事,但书童提出了一个绝妙主意。他建议主人带领宾客去后花园观赏荷塘里的荷花,那里风景秀丽,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就在大家观赏的时候,书童仔细察看每个人的腰间,看是否有鼓囊之物。果然,一名儒生腰间鼓鼓囊囊,被捕作证据。那名儒生原来就是窃贼。
书童询问那位儒生的腰间所持物品,并向主人说明,说他喜欢收集奇珍异宝,让他把那块美玉拿出来供大家欣赏。但当那位 儒生被引进偏房后,他跪下来求饶,并归还了那块美玉给达官贵人。
达官贵人虽然气愤,却依旧宽容地对待他,因为他了解到那个儒生的母亲患病急需钱财治疗,而自己却无力帮助,因此才做出如此不光彩的事。最后,达官贵人并没有将这一事件透露给任何人,而是资助了那个儒生治好他的母亲。
半个月后,那个儒生的母亲康复了,她询问儿子得来的钱财来源。当知道真相后,她竟用锅灶上的烧火棍打了儿子一顿,用以警示儿子记住自己的过错和错误的一面。而这个事件也让那个 儿子明白到了“棍棒打在你身上可能会很快痊愈,但是那些打在你心灵上的伤害可能永远不会消失”的道理。
经过这次教训,那个 儿子更加发奋图强,最终考上了榜眼。在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件事上,他前往曾经赠送过这块美玉的人家,将其归还,并说:“我现在终于可以把这块‘污秽’擦干净归还您!”但达官贵人才意识到,从始至终,这颗“汝心如玉”一直未受尘埃侵染,无需擦拭,只是它背后的故事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