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晏子春秋》中,记载了景公在牛山游玩时的感慨。他对艾孔、梁丘等人说:“我怎麼能不悲伤地离开这片国土而死呢?”他们都流着泪。只有晏子独自笑着,景公擦去泪水问他为什么。晏子回答说:“如果有贤者守护,那么太公和桓公就能常守;如果有勇者守护,那么庄公和灵公也能常守。你不断更换守护的人,使得每位君王都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去世的人,这是不仁的表现。不仁的君主看到一则故事,而谄谀的臣子看到两则。”
齐景公询问晏子,如果没有死亡,从前人的欢乐又如何?晏子回答道:“从前没有死亡,现在享受的欢乐就是古代人的欢乐,你们得到什么呢?从爽鸠氏开始居住这里,季萴继承下来,有逢伯陵继承下来,蒲姑氏也继承下来,然后是太公。从古到今,没有死亡,就是爽鸠氏时期的快乐,并非你所追求的。”当国王,大多数人都不足以享受,还很害怕死亡。
《左传》中的另一段话提到,齐景公问晏子,如果没有死,从前的快乐又是什么样的?晏子回答说:“那就是过去人的快乐,现在为何还要担忧?”很多皇帝因为想要长生不老,都炼丹采药,但生活困难的人,对于死亡往往不那么害怕,因为他们觉得活得累了,再死也是一种解脱。
小说家毕飞宇的小说《青衣》描绘了一位不肯退出舞台的人物,他为了演出角色丧失理智二十年后再次上演,他仍旧霸占舞台。这反映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她们即使面对挣扎,也不会放弃。她们那种抑制感、痛苦和不甘,让人感到心碎。
鲁迅曾经这样写道:“有一种人,从幼到壮,一点也不奇怪;从壮到老,又有点奇怪;从老到死,却更加异想天开,要占尽少年道路吸尽少年空气……”李国文在晚年发出了这样的愤慨:“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年龄,不必过分羡慕过去或未来,我们应该尊重现在,就像尊重我们的年纪、资历、成就以及好脾气一样。”
“世界上最难看的是那些七八十岁老先生见女士时的一双眼睛,在木然中闪现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