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元朝基本史实有哪些三饷加派

0

元朝的三饷加派:辽饷、剿饷与练饷的故事

在元朝末年,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军事开支,政府实施了名为“三饷”的赋税制度,即辽饷、剿饷和练饷。这些额外税收对农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辽饷又称新皮,是由户部尚书李汝华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提出的,每亩土地征收银九厘五毫,不久后再次增加到一分二厘。崇祯四年,辽东兵费增至六百六十万两,再加上关税、盐课及杂项,共计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崇祯十年,又因民变需增兵十二万,加征“剿饷”,总数达到了两百八十万两,并持续至崇祯十三年才停止。

崇祯十一年,当清兵威胁边境时,为防御之需,又提出征派“练饷”七百三十万两。这场连续不断的加税措施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在清初多尔衮摄政期间,他下令蠲免前朝所有弊政中的加派包括辽粮、新粮、练粮以及召买米豆等,这些政策上的转变显著减轻了人民负担。但实际上,由于财政紧张和军费需求,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彻底执行,一直延续至清代末期。

此外,从顺治十四年的《赋役全书》中可知,“九厘额银”仍然存在,而光绪十三年的田租率更是远超明初水平,但相较于当时日本战国时代或江户时代,其实则已经降低许多。此种情况反映出虽然有改善,但地方官员私自增加赋税的情况依旧存在,使得农民承受着重重包围。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