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工资微薄的时代,为了激励士兵们承担高风险的工作,戚家军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奖金刺激。戚继光设定的基础工资只有每年10两银子,这几乎是农民打短工收入的一半。这种做法不仅因为明朝实行低工资政策,而且由于当时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即便是国防部长也只能领取152两年的薪水。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申请更多的军费支出并不容易。
然而,为了符合王朝制度和公众期望,同时又考虑到人性中的自利倾向,不给士兵高于打短工水平的报酬,他们自然不会热心于前线作战。如果干农活都能赚到相同金额,那么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这点计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清楚无误的。
因此,只有通过设置极高的奖金来吸引他们。戚继光制定了这样一套赏金制度:每小队杀死一个倭寇,就可得30两银子;杀死10个就有300两;100个则是3000两。这12人的小队中,每个人将分得这笔钱,这样设计可以避免按人头平均发放,使奖金更具价值。
这些士兵被分为前线冲锋和后方支援两个岗位。一线岗位包括8名主要作战人员,他们得到大部分赏金,而二线岗位则由少数成员组成,其中负责砍敌首级的人才获得较多收益。此外,如果团队中有鸟铳手协助作战,他们也会分享一些额外收入。而剩余的一切,都归队长所有,他通常获得最多份额。
这样的奖励体系意味着,如果一年内连续击败60名倭寇,全体士兵都能够实现财富自由,如一线岗位上的8名核心成员,每人将收获150两银子,比起国防部长还要丰厚。而除了正式赏金之外,还有一种软性的非货币收益,如从战场上回收到的“财宝”,平分给全体,并且视倭寇抢掠能力而定。
尽管没有改变国家制度,也未改善士兵待遇,但戚继光巧妙地调整了奖励机制,将原本令人厌恶的事业转变成了致富途径,为他的勇敢士兵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