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海日翁,以龙山先生和浙江余姚人著称。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状元,并因其出众的才学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等职位。他参与编纂《大明会典》、《通鉴纂要》,并著有多部书籍,如《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等。
王华的长子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阳明),以其卓越的思想和贡献闻名于世。王华生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自幼聪颖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时,即能口诵如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书本上的内容了然于心,甚至能够一目十行。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在祁阳任教期间结束后返回余姚参加乡试。在科举之路上,尽管他成绩优异,但曾经几次落第,最终成为了不需要参加录科考度的儒士。在成化十七年的殿试中,被点为状元及第。
仕途方面,王华历任翰林院修撰、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少詹事等职务。他主持过多次乡试,并参与了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因而深受皇帝信赖。在正德二年的政治变动中,由于坚定立场与宦官刘瑾对峙,被调往南京吏部尚书一职,但最终因刘瑾被诛后恢复原官。
晚年的王华回归故乡,在家中致力于读书和侍奉老母,为世人所尊敬。他去世后,被追赠新建伯爵,其文学作品至今仍受到推崇。他的主要思想集中在“道法并重”的理念上,他认为国家治理应结合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以达到社会大治。此外,他的人品也备受赞誉,有许多轶事传说说明了他的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