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天坛共有15258块地砖。塔尖以上的圆石被设定为起点,第一圈有九块,第二圈则是18块,每一圈按照这个模式向外扩散至底层,都以9的倍数递增。这座圜丘在明朝时期曾是一个三层的蓝色琉璃圆坛,但到了清乾隆十四年(1749),它经历了扩建,并将原来的蓝色琉璃更换成了艾叶青石台面,以及汉白玉的柱子和栏杆。圜丘这座建筑设计成圆形,以象征“天”的概念,其三层结构高达5.17米,每一层四面都有九级台阶。而在最上面的中心位置,有一块特殊的圆石,上面铺着扇形状的石板组成九个环节,从内到外依次增加,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都代表着数字9或其倍数。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地理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关于明朝在位时间最短帝王——朱祁镇(即嘉靖帝)的知识,他统治期间只有六年零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