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端午诗词谱系古韵中的族谱简图探秘

0

在端午节这座历史的长廊上,古诗词如同传递着过往岁月的微风。李隆基的《端午》中,清晨的阳光与夏日渐长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情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苏轼则在《浣溪沙·端午》中以轻盈的手笔描绘了一个明朝人在浴芳兰的情景: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里,我们看到了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如同时间旅行者的见证,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祭祀和纪念习俗的热爱。

而殷尧藩在《端午日》中提到的“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传统习俗持有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期待。

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则是对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的一个深情致敬: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苏轼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他用《浣溪沙·端麦》的笔触,将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以此来表达他对于这个节日及其意义的一种独特理解。

贝琼通过他的《已酉端五月》,展现了一幅风雨交加、晦冥之境下的汨罗江畔吊英灵的情状: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文天祥的小小篇章——《赠我一枝艾》,只有一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这一天意义的尊崇。

杜甫所写的是关于宫衣恩荣,而张可久则借助于他的《卖花声·怀古》,回顾那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及隋堤上的龙舟赛事,那是一段美好的历史回忆。

舒頔的小诗——《小重山·端五月》,简洁地描述了一片碧艾香蒲处处忙的地方,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可以闻到那淡雅且醉人的香气。

赵蕃以其三首 端五歌 中的一首表达了年年春尽秋来,如为屈原陈昔冤之类的事情让人沉思良多: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最后,还有权德舆和欧阳修,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祝福生命中的美好与悠久,即使是在忙碌的人世间,也能找到片刻宁静享受生活,如权德舆所述:“良辰当五日,不忘君行千里。”欧阳修则用菖蒲酒共饮来庆祝这个特别而又充满温暖的人民节日期间:

"菖蒲酒美清尊共。"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