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李贽生平简介反复探索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中李贽的故事与思想主张

0

李贽的思想主张:揭露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中,李贽的故事与他的功利价值观和反传统理念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他重要著作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李贽生平简介

出生于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他祖先来自元朝。幼丧母,由父教读,对儒学传统有强烈反感。

他12岁即写出《老农老圃论》,对孔子“小人”说进行挖苦。26岁中举人,在30至45岁期间历任官职,最终辞官回乡。在黄安、湖北麻城讲学时,有数千人前来听闻,其晚年往来南北两京,被诬下狱自刎。

他的思想主张包括:

学术上,他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道德上,他提倡男女平等和个性发展;

哲学上,他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并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气”的观点。

如何评价李贽?

作为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不受传统束缚,以童心为核心建立新思想体系,使他成为时代矛盾焦点,是理解晚明变迁关键之一。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