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0年,一个由葡萄牙人组成的冒险船队从马六甲出发,踏上了远赴东方的旅程。他们穿越了马来亚半岛、泰国南部和柬埔寨,最终来到了一片相对未知的海南岛。
在那时期,海南被视为中原王朝的边疆,它缺乏重大历史事件而显得平淡无奇。然而,这也反映出了中央政权对这些边区开发和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容易成为各种非法活动的温床。特别是来自广东和福建沿海的一些穆斯林后裔,他们为了逃避海禁政策,不断地驾驶帆船航行于南洋各地,并经常将海南作为转运站。
明朝时期,海南属于广东省管辖。在这个时期里,海南成为了走私者和商人向东南亚摸索寻找机会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一个转运财物、出售战利品的地方。不少船主凭借武力致富,并拥有袭击西方商船的能力,他们在马六甲以东维持着一种盗贼兼商人的生活方式。
葡萄牙人的注意被这类活动所吸引,而尤其是一位名叫法利亚的人,他决定为帮助朋友寻仇而追踪这些目标。他带领55名士兵及一艘中国式帆船,在6月抵达柬埔寨并与一艘装备多门火炮的大型中国帆船遭遇。这艘帆船由来自明朝沿岸的穆斯林系海盗驾驶,但最终还是因为个人能力优势在肉搏中获胜,并俘虏了5名奴隶,其中包括一个曾在其他葡萄牙人船上服役过的人。
到了7月,法利亚等人返回越南,然后继续航行直至抵达位于西部昌化城附近昌化江。这条河流是该岛上的第二大水系。在那里,他们看到40余艘水师舰艇以及更多用于贸易的小型民用帆boat。这一切都显示了明朝对其海外禁令执行力的不充分性,使得葡萄牙人能够观察到许多潜伏着可能危险行为的地方。
随后的几周内,一系列冲突发生,其中包括一次规模较小但依旧激烈的地面战斗,这场战斗导致26名士兵阵亡。随后,剩下的士兵们不得不跳入浅水逃生,而法利亚则成功夺取了两艘新载具并烧毁了一只状态较差的小型中国式帆ship。通过解救俘虏获得的情报,他了解到这一地区存在一位领导叛乱的事实上的前葡萄牙籍奴隶,因为他能提供给当地黎族土著保护,只要分享战利品。此后,他带领他的团队北进广东,但留下关于这次事件的一段记载,为此事传统史书增添了新的信息层次。而那些曾经活跃于岛屿西部和南部的游勇们,即使拥有比官方军队更好的武器条件,却因无法打破传统结构,被历史淹没,只能透过敌人的记录证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