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生于1040年左右逝于1112年左右。其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被后世称为“二晏”。他不受世俗约束,高傲自持,不慕权贵,不借助家门故吏谋取功名,因而仕途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小吏。
他的主要著作是《小山词》,其中包括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融合,使得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他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其中新辞丽句,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深为论者所叹赏。
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充裕,但他仍然沉迷于藏书和诗文创作。他对待生活有着自己的态度,对钱财毫无兴趣,只愿意用以增进知识和文化。在晚年的他,由于家境衰败,他曾经戏作一诗:“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这虽是一种幽默表达,却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忧郁与绝望。
总体来说,小山的作品虽然仅存数首,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语言技巧掌握精湛,对情感表达细腻,以至于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文学界一直尊崇并研究他的作品,而被誉为北宋乃至全宋最杰出的现代散文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