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皇帝为何称作官家这名号之所以流传千古非但与李纲的卓越治世有关更是因为它承载着对理想君主形象的无限

0

在古代,皇帝被世俗称为“官家”,这种称谓的使用始于《晋书·石季龙载纪》中的记载:“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宋朝皇帝自称“官家”,这与其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紧密相关。随着宋初权力的下降,以及文臣和庶民阶层地位的提高,这种称呼逐渐流行开来。

宋朝后来的君主们为了表达他们治理天下的意愿,也未曾改变这一世俗名号。而科举制度的推广,使得更多庶民阶层的人进入仕途,“官家”一词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用来普及了。在唐末藩镇割据混乱之际,当权者可以凭借兵力自立为王,“天子”这个概念变得泛滥无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说法开始在民间挑战君权神授的观念。

赵匡胤通过巧妙的手段如“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并后来以“杯酒释兵权”收回手中大权,这些都显得有些轻松,但要想让手下人信服,只能表现出宽仁大度。他不仅是对外展示力量,对内也是处理关系的一种方式。李纲作为一个典型,他以廉洁著名,在民间传颂,是对理想领导者的向往。

二、世俗语境下的流行

除了指代皇帝,“官家”还广泛用于民间,如尊敬公婆或高级官员。《野客丛书》中有记录,一媳妇会把公婆叫做“官方”。从字面意义上讲,“官方”的本义可以指三类人:一是皇帝;二是当官的人;三是公婆。当用作指代皇帝时,与正式场合下的尊敬语气不同,用在日常生活中更为通顺易懂。

两宋时期,选拔人才数量远超汉唐,以至于文臣的地位提升,让他们习惯性地这样称呼。但由于文臣受到了较高的地位尊重,所以这也就成了自然的事物了。《湘山野史》记载,有一次真宗请李仲容喝酒,用大号酒器试图灌醉他,而李仲容反问道:“请‘官方’把大号酒器撤走。”真宗询问此名目的由来,被解释为兼具三皇五帝德,因此可谓之“官方”。

然而真正原因并非因为谦虚,而是在当时庶民众口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最初赵匡胤迫于情势才自居其职,其后的君主虽亦心存不甘,却只能顺应潮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旧看到如此多关于"官方"名称背后的故事和思考——它承载着一种历史上的共鸣与深刻感悟。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