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对权臣多尔衮的态度与官阶:从乾隆到宣统的历史回顾
在清朝历代皇帝中,乾隆帝被认为是最公正地评价多尔衰的人。然而自乾隆之后,嘉庆帝和道光帝的处理方式就显得不同了。嘉庆初年,当他出关拜祭祖陵时,便追念了多尔衮的功绩,并赏赐其后人的睿亲王禧恩三眼花翎,这是一种极高荣誉。虽然表面上禧恩是因为祖宗有功而承受恩泽,但实际上,是由于嘉庆帝突然去世,急需找寻传位密旨的金盒子,而禧恩作为内务府总管,他迅速拥立道光继位。这两次大事件使得禧恩获得极大的宠爱,从而得到酬庸。
到了宣统年间,由于慈禧太后的苟延残喘,小皇帝生父不得不担任摄政王,但同时必须遵循隆裕皇太后的懿旨。这似乎回到了顺治初年的格局。不过这个摄政王因志小才疏,而这位皇太后却想要模仿姑姑,却又平庸无知,最终在三年后清帝国逊位。在这一系列历史变迁中,有人不禁提醒人们,以摄政始,以摄政终,与多尔衮开国定基之事相比,不免令人唏嘘。
尽管多尔衮已被平反,但清末的君主们并非他的直系子孙,他们视他为叔祖辈甚至臣子,因此没有必要大肆赞扬。而他的开国功业自然被记载在顺治头上的史册中,他孝陵里的神圣功德也一一记录了下来。而他的后人累积谥号达二十二个字。
此外,在宣统年间,一些党人曾公布了清初各亲王奉禄的情况,其中摄政王每月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而和硕亲王仅有一万两。当时清廷非常恼火,将此视为大不敬。此举反映出,即便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权臣如多尔衮的地位和贡献仍旧引发着复杂的情感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