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学院的科研处,我们深刻理解屠呦呦所追求的梦想——将古老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健康福祉。屠呦呦曾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把科研做好,把课题做好,并希望能开发出更多药物,造福更多人。这不仅是她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职位上的承诺。
2015年,屠呦呦因其杰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份荣誉只是她众多成就中的一个缩影。她从未追求过奖项和荣誉,而是致力于她的科学研究。直到如今,尽管已年逾九旬,但屠 UD 的心仍旧坚定地放在青蒿素上。
青蒿素是一种来自传统中医药领域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诺贝尔奖则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捧回的一份宝贵礼物。在1969年的“523”任务中,屠 UD 翻阅了大量古籍、方剂,对2000余种内服外用的中药进行了详尽记录。她和团队成员编写出了《疟疾单验方集》,这本书成为后来发现青蒿素的基础。
经过190次失败后的191次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具有100%抑制率对疟原虫作用的提取物。然而,这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确保安全性,他们决定亲自体检,最终证明该提取物对人类无害。当他们将这种有效单体带到海南昌江疟区时,它展现出显著效果。
虽然已获诺贝尔奖,但屠 UD 并没有停止她的工作。她关注着青蒿素耐药性的问题,并寻求利用现代科技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此前,她已经将部分奖金捐赠给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以激励年轻科学家继续发明创造。
今天,在滨州学院科研处,我们正致力于推动这些创新工作,不断探索生命科学新领域,为原始理论创新和新的药品研发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知道,对于这样的使命,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生活。而这,就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