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南朝乐府的继承者与创造者,以夸张之词,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史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功勋,被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对后世颇有影响,但频繁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不仅民变频起,也造成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隋朝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皇泰主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营建东都洛阳,对后世影响深远,大运河修成,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此外,他还曾亲征高句丽三次,但最终因国内农民起义而未能成功。此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他对中央集权的依赖,以及对边疆地区资源和劳动力的过度挤压,最终导致他的统治被推翻,并且随着他的去世,一切的努力也就此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