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的统治期间,国家虽然经历了外患和内忧,但他本人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乐,与宠妃刘娥共同享受着宫廷生活。赵昀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家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并非直接继承皇位。
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昀被立为皇子,并改名为赵昀。随后,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回到娘家的兄长家寄居。在那里,他遇到了余天锡,这个人的推荐使得他成为沂王继承人的候选人。当时,史弥远正寻找合适的人选来继承沂王一职,最终选择了赵昀兄弟二人,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品行端正。
不久,史弥远将这两个兄弟送入宫中,以便亲自考察。在他的眼中,赵与莒更适合担任这一角色,因此将其选入宫内,并改名为贵诚。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弥远又推荐这个名字变换过几次的少年作为新帝,即以后的宋理宗。
在其即位初期,由于受到权相史弥远的影响,使得他对政务几乎不闻不问,而自己则专注于研究儒学和声色犬马之乐。但是,在绍定六年的某个时候,当史弥远去世后,赵昀开始亲自处理国事。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历史上的一些官员、提拔忠诚可靠的人才、清除吏治腐败以及整顿财政等,这些都成为了“端平更化”所推崇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在晚年的政治决策上,他逐渐失去了控制力,让奸臣们如丁大全、贾似道掌握大权,他们利用这种情况私下里干预朝政,对国家造成严重损害。最终导致南宋国力衰弱,不仅国内形势动荡不安,而且也面临来自蒙古帝国的大规模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对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破坏。
然而,在他的晚年,与宠妃刘娥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他们共同享受着宫廷生活中的各种奢华。而当时,一种传言说阎贵妃曾有意修建功德寺,以此来吸引更多信徒支持她,但实际上这只是她的个人愿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不过是一种个人消遣活动而已。
最后,在病重的情况下,无论是求医还是寻求其他帮助,都无人应征,最终在景定五年的十一月十六日驾崩。在位四十余载,被谥号为“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称作“宋理宗”。他的陵墓位于永穆陵,被后世认为是一个真正值得纪念的人物,因为即使是在混乱和困境中,也能够保持一些基本原则,不忘记自己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