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以其政治手腕和书法艺术著称。生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生日期为1107年6月12日,是宋徽宗的第九子,母显仁皇后韦氏。在位35年,为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
早年经历
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曾在金兵包围时期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他与同父异母的弟弟钦宗并非亲善关系,而是因着兄长对自己的宠爱而得以立即继位。
建炎之乱
靖康元年的春天,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冬季再次有金军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这次也成功避免了被俘。然而,当第二次包围发生时,他移屯北京大名府,再转移到东平府,以避敌锋。
建炎南渡
随着徽、钦二帝的北逃,其兄钦宗退位,让位于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但苗傅、刘正彦发动“苗刘兵变”,迫使他退位。之后,他复辟,并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对抗击战争缺乏决心。这段时间里,他重用奸臣如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同时处死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最终导致失去了抗击外侮的大好机会。
晚年生活
1162年禅让给养子赵眘,即孝宗,由此自称太上皇帝。他晚年的生活相对安逸,但仍不忘干预政事。一天偶遇一个流落民间的人,被他发现实际上是一位因误解而沦落的郡守。当夜回宫后,即致力于恢复这人的职务,但最终未能实现。此事激怒了他的情绪,使得他在宴会上的气氛变得凝重。
文武双全
除了政治智慧与外交技巧之外,赵构还是一位精通书法的人物。他擅长真行草书,有《翰墨志》、《草书洛神赋》等作品传世,其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与晋人神韵相近。而他的身体素质也相当强健,一石五斗(约二百斤)的弓都能够拉动。
谥号与陵寝
去世后,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于杭州永思寺院内,享年81岁,被葬于会稽永思陵,并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在其治理期间,对人民进行了一系列苛捐杂税,使得人们深感压抑,不断寻求突破口来改善自身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