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的变故,实际上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政变。在那年的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成功地除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并迫使父皇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随后,他继承了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取年号贞观。
这场政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那些精兵悍将们,他们在一群人的精密计划下,一举将这二人除掉,使得自己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对于这样的结果,无疑也是他们谋士们早有预料与安排的结果。
然而,这样的权力转移并非没有复杂性。在君主制中,父子之间只能是君臣关系,没有其他亲情纽带。因此,对于李渊来说,即便杀死的是自己的儿子,但首先,他们是在政治上的对手。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比家族血缘更具威胁性,因为政治斗争往往比家庭纠葛更加残酷无情。
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本人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军事实力,他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能顺利让位,那么即使失去帝位,也可能获得“文王之明”的美誉。但如果执迷不悟,那么即便会给予宽容,但他的臣下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来巩固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自然也不难理解。
因此,当面对着儿子的逼宫,只能选择叹息,而不是像某些史书所记载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这是一个错误的描述,因为退位后的他已经没有必要再关注这些事情,而且儿子的统治已经确立,大唐帝国正处于繁荣昌盛之时,他的地位早已被稳固起来,不需要再担忧任何问题。
至于说到“一心只顾生孩子”,这一点其实也不准确。因为当时的他已经61岁退居太上皇,而他的22个儿子中,有一些是在他退位之后出生的,而且女儿方面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是在此期间出生的,所以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形容他的晚年生活方式而非真正的情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