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从战鼓雷鸣到琴瑟和鸣北宋军队强弱变迁的悲剧序章

0

在那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北宋初期的大军如同一支强大的铁骑,驰骋于天下,每一次冲锋陷阵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战鼓声,而后来,却又逐渐演化成了一支柔弱无力的弓箭手队伍。那么,北宋大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呢?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制度的改变。

北宋时期,大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禁军、厢军和乡兵。其中,禁军是最为精锐的一支,它们负责戍卫京城和对外作战,是整个大军战斗力的基石。而厢军则主要承担工役或杂役任务,如筑城、制作兵器等,因而也被称为“役兵”。乡兵则完全是农民接受一定训练后作为辅助力量参与战争。

禁军内部又分为殿前军和侍卫亲軍两部分,其中殿前軍负责驻守京城,而侍衛親軍則負責駐扎各地。在组织结构上,从营一级开始,每个营有100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单位。而厦门虽然也是常备部队,但由于主要承担杂役任务,所以战斗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乡兵虽然也接受过训练,但因为他们不脱离生产,所以战斗力难以保证。

赵匡胤篡周建宋之后,他为了改变武强文弱局面,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将禁軍權重新收归皇帝,并开始推动改革。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1. 强干弱枝,即将精锐部队集中到中央,以防止地方势力过强;2. 内外相维,即将禁軍分为内廷与外廷,以便应对不同情况;3. 兵權分離,即将调遣权、指挥权分别掌握在不同的机构之手,以防止一人独大。

然而,这些制度设计原本意图改善的情况却并未得到预期效果,因为这些制度本身带来了新的问题。大规模抽调士兵组成禁軍导致地方士气低落,同时缺乏有效统筹,使得中央失去了对地方情报的情报控制能力。此外,由于无法确保士卒素质,又加剧了这场悲剧的进程。当南方金国发起攻击时,这股曾经雄浑的大帝国已经摇摇欲坠,最终崩溃不堪。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