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彝尊,清代词人、学者,以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出生于秀水(今浙江嘉兴市),在康熙十八年举科博学鸿词后,被授予翰林院检讨职位,并入直南书房参与纂修《明史》。曾经担任江南省试官,但因疾病未能完成工作而被罢免归隐。
我的学识广博,对医学也有深入研究,我著有《食宪鸿秘》三卷,这是一部关于食物本草的著作,现在仍有刊本流传。
我擅长写作和考据,而且诗歌也极为工整雅健,与王士□并称北齐名。我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之一,以我为代表的浙派与陈维崧所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上并立争雄。在1678年,我经过八年的努力辑成了一部重要选集《词综》,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660家诗人作品共2250多首,并附上了作者的小传和一些宋、元人的评语。这部选集至今仍然是中国词学领域的一份宝贵资料。
我认为好的词要醇雅,不应过分使用硬语或新腔调。在我的作品中,如《水村琴趣序》中提到:“不用新声新辞,而以古意古韵。”这样的观点在当时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遭到了批评。
我的作品包括4种各自独立的篇章,一共7卷500多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静志居琴趣》一卷,它独树一帜,没有任何前辈可比。在近现代,有评论家如周颐将其中的一句“思往事,渡江干”誉为“佳构”。
然而,也有人批评我的作品过分追求技巧和声律美,而忽视了内容深度。我尝试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桂殿秋〕中,“青蛾低映越山看”,或者〔卜算子〕中的“镇日帘栊一片垂”,但这种追求技术上的精湛,却使得题材变得狭窄。
除了这些,我还著有其他许多书籍,如80卷的大型文学合集《曝书亭集》,42卷的小说选编《日下旧闻》,以及300卷厚重的经典研究论文集《经义考》。此外,还有100卷选编诗歌集《明诗综》以及36卷增补版后的重要文献汇编《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