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术,其特点在于以内心意为主导,外形动作则随之而来。与外家拳相比,太极拳不追求刚猛的力量,而是追求松、圆、活、灵的状态。这一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规律中,即阴阳和谐共生,以阴助阳,以阳助阴。这种哲学思想是太极拳训练中的核心。
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是在杨露禅之后逐渐形成的,它吸收了各家武术的一些精华,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吴式太极拳强调的是意行,即用意念指导每一个动作,使得整个练习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如果过分注重力量或主动攻击,那就已经偏离了太极拳的本质。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需要理解阴阳哲理,让这个哲学指导我们的每一个动作。身体中的每一处都有小大的阴阳平衡,这要求我们像水一样,随着对方变化而适应,不断地旋转自如地化解对手的攻势。这与外家武术直来直去不同,前者追求的是顺应和化解,而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直接冲击。
总结来说,太極拳最核心的地方在於意動先行,用意為主導,不盲動也不妄動。在戰術上,它要求“彼不動,我亦不動;彼微動,我先發”,這就是著名的一個原則:人先發後至。在訓練上,它更強調對內心覺察與感覺靈敏度的培養,而非單純肌肉力量。而且它強調順應對方,也就是所謂「走化制敵」——既不能硬碰硬,也不能放棄防守,這種柔韌又有力的策略使得練習者能夠在實際應用中保持優勢。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將其稱為「太極操」,我認為這主要只是一種腰腿功夫,没有深层次的心理意识,所以称之为「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最後我總結出幾個要點:一、中正安舒,每个动作都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二、缓慢松静,是区别于其他武术的地方,要慢练,要注重动作过程;三、圆润自如,如同万向轴般灵活无拘束;四,用意不用力,不借助暴力,只借对方之力推展自身;五,以柔克刚,如云似水般轻盈飘逸,但藏有致命之针;六,以静制动,要始终保持心气平和,从容不迫。此乃真正在实际操作中的优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