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她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在戏曲界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桑振君于1928年12月27日出生,早年在豫剧舞台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演技与魅力。她是豫剧旦角“三鼎甲”之首,以《对绣鞋》、《打金枝》、《白莲花》等经典作品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的唱腔不仅富有情感,还融合了独特的偷、闪、滑、抢技巧,被誉为豫剧唱腔的一绝。
桑振君曾受到罗云这位著名戏曲导演的赞赏,他认为申凤梅越调唱腔设计中有许多地方借鉴自桑振君。2000年,为了纪念她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这一盛事吸引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参加,他们共同评价她是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大师,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
作为一位热心公益的人士,她一直反对门户之见,并与许多老艺术家保持着极深的情谊。在她的生命中,有一次特别值得回忆,那是在周口看望她的老姐妹——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时发生的事。此外,她与陈素真之间也享有如同胞姐妹般亲密的情谊。这份情谊体现在她录制的一些经典作品中,比如与马金凤合作完成的《投衙》。
尽管已75岁高龄,但桑振君仍然不懈地投身于丰富文化事业。她前往邯郸和许昌指导青年演员排练《桃花庵》和《秦雪梅观文》,并担任梨园春擂主大奖赛总决赛首席专家评委,即便到了76岁,也未放弃工作这一职业精神。即使离开西华已经半个世纪以上,可西华县老人们依旧以能多看两场她的戏而自豪,而其碟子在当地销量甚佳。
代表性作品包括《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以及其他诸多经典剧目。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桑振君不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演方式,使得“桑派”艺术成为了 豫剧的一个重要流派之一,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来的表演者。
2007年7月9日,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文化巨匠——沙米。当天晚上7点,在河北邯郸逝世,她留给我们的是无数难忘瞬间,以及那些被称作“小品”的精彩音像记录。而随着时间流转,我们还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那份由她带给我们的美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