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李斯忠豫剧净行演员曲剧选段百首视频反复展示其忠诚与才华

0

李斯忠,豫剧净行演员,以曲剧选段百首视频闻名于世。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他在贫困的环境中成长,却用一颗热爱和坚持的心灵,为豫剧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一生。

早年生活充满艰辛,李斯忠以放羊为生的日子里,他会不经意间唱起小曲来,每当周围村庄举行戏剧表演时,他都会偷偷去观看,并模仿着唱歌。这份对戏曲的热爱,不仅让他声色俱佳,而且也让他成为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在地主家的工作中,他创作了一段小调:“有为王坐树墩,满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厢卧下‘羔羔子’,这一边立着‘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许抵角散了群。哪个不听王的令,一鞭打恁命归阴。”这段歌词至今仍流传开来,是他童年的精彩回忆。

1933年,当李斯忠刚满12岁时,被老艺人王甲玉发现并吸收进科班学习。他专攻净行,在科班期间学习了12出戏,其中11出是主角角色,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等。他17岁正式登台,迅速崭露头角,以其洪亮嗓音、豪迈作派赢得观众青睐。

随后,他在商丘、睢县、宁陵等地不断上演,最擅长的是“黑头”角色,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等90多出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扮演包公形象达到了巅峰,对后来的许多艺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0年,大平调剧种逐渐衰落,李斯忠转而改唱豫剧,并加入宁陵县豫剧团。在1953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文艺工作者”,并且任团长。此后,他还曾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秦香莲》的全程,以及参加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被评为一等奖。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技术上的探索还是情感上的表达,都体现出了他对艺术追求与创新无限的热忱。尽管时代变迁,但李斯忠留给我们的不是过去,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诚恳正直、精益求精,这些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艺人们前行。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