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的世界里,朱家溍不仅是一位研究者,更是这门艺术的一名忠实票友。他出生于文物收藏和学术研究的大家庭,其父亲朱文钧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朱家溍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1941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后来他参与了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的故宫文物展览,并在北平故宫博物院担任编纂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继续在故宫工作,并且在工艺美术学院兼课,同时也成为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顾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还曾受邀为美国研究人员指导博士论文,并在多所高等学府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香港大学等地进行讲座。1988年,他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份荣誉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术造诣。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朱家溍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圆明园学会理事以及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顾问。此外,他还担任过朱熹纪念馆名誉馆长,是九三学社成员并担任该组织的文教委员会委员。
京剧对朱家溍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他早年曾跟随杨小楼先生学习戏曲。在1988年的杨小楼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他以彩墨登场表演杨派的《长坂坡》和《青石山》。翁偶虹赞扬道:“从小就喜欢京剧,不仅喜爱金戈铁马的声音,还喜欢鼙鼓将帅之作。身躯高大,歌喉爽锐,即使全幅没有掌握,但可以窥豹一斑。当时他73岁高龄,却仍能坚持练习,为传承杨派而努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1995至2000年间,即80岁高龄的时候,他依然登台扮演昆剧《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以及京剧《连环套》、《湘江会》的武戏。这段时间里,他博得了整个梨园界和京剧爱好者的高度赞誉。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更是这门艺术深厚传统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人格魅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