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时,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因招揽人才而高兴地接见了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王猛出身贫寒,但他对学问有深厚的渴望,曾经拒绝过在前秦官府做小官吏的邀请,他选择了隐居于华阴山。
桓温想测试一下王猛的才能,便请他谈谈当今天下形势。王猛分析得十分精辟,使桓温不禁暗自佩服。在与桓温交谈时,王猛一面说话,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这让旁边的兵士们差点笑出来,但王猛却显得无所谓,与桓温继续深入讨论。
随后,桓温向王猛询问为何豪杰不愿来找他,而不是直接渡过灞水。这次北伐,其实是为了树立威信和保存实力。尽管如此,当桓温退兵回去的时候,他还是邀请并封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才——王猛。但最终,由于对东晋内部矛盾了解透彻,王猛决定返回他的隐居之处。
后来,在苻健去世之后,由堂兄弟苻坚推翻苻生的暴政时,苻坚正寻找一位能辅助他的得力助手,被推荐给了刚离开东晋、闻名遐迩的“扪虱”读书人——王猛。当两人相遇,他们发现彼此对历史大事有着惊人的共鸣,因此被认为如同刘备和诸葛亮一般命中注定。
随着时间推移,在苻坚支持下,年仅三十六岁、汉族背景的大臣 王 猛迅速崭露头角,被提升五次,最终成为前秦皇帝大秦天下的亲信顾问。他帮助整顿朝政,并且通过严厉打击权门豪强及皇亲国戚,为国家带来了法制与秩序,也使长安城中的腐败行为减少许多。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如应首先解决鲜卑人和羌人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稳固。
最终,在公元375年,当病重之际,对未来充满预见性的思想家仍然劝谏苻坚,不要轻易攻打东晋,而应将注意力转向解决国内其他更大的威胁。在这一过程中,“扪虱”的身份成为了一个传奇故事的一部分,它凸显了个人智慧如何影响历史发展,以及一个时代人物如何以其非凡能力塑造自己的荣耀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