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水县的一片田野里,1932年春生长的刘醒民,从1948年的秋天开始,他的故事便如同一张张历史照片般展开。从解放南京的战斗到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再到全国十大军区成立时期,他都以镜头记录下了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
他曾是“小八路”,被选入鲁中军区宣传队,学习画抗日宣传画。在那段时间里,“抗战到底”、“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由他和他的同伴们精心创作。这份热情和责任感,使得他在后来的岁月中,不仅能够用笔触勾勒出战争与胜利的轮廓,更能用镜头捕捉那些不为人知、却又充满力量的情景。
解放郑州、开封之后,他利用布料创作了一套十五尺长的连环漫画,以“缴枪不杀”为主题,讲述了解放军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那幅幅漫画,在郑州市的大街上展出,不仅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也让刘醒民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转行成为一名摄影师。1948年冬,他遇见了袁克忠,这位摄影组长向他展示了摄影如何比绘画更快捷地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场面。正是在这个瞬间,刘醒民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道路,没有请示领导,就悄无声息地加入到了文化部所属的摄影组。
直到南京解放后的某次大会,当着陈裴琴部长等人的面,刘醒民坦白自己未经请示转行的事实,但最终并未受到责罚,而是获得了一句鼓励:“攝影也很重要,可以用照片記錄軍史、記錄歷史,這次就好好干吧!”从此以后,在随着 刘邓 大军 的前进步伐而移动,一路拍照记录下的每一次点滴,都成为了宝贵的人类历史财富。
当二野解放大西南之际,四十七师继续前行,他们带上了照相机,又一次将历史留住,那些珍贵照片,如今已成为不可磨灭的地理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1950年初,当西南军区在重庆成立,并创办《西南畫報》时,刘醒民已经成为了这份报纸的一员。他通过镜头,将战争与和平、悲剧与喜剧编织成一幅幅生动图像,让千万人回味那段光辉历程。而对于老兵们来说,每一次翻阅这些旧日记忆,便如同重新穿越过往岁月,无论风雨,只求保留这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