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皇帝与名人纷争,历史风云变幻。
君权形成初有贵族阶层,悄然间君王权势爆满。
春秋战国,名士争相进献,如军器铸造的墨子,使君献策的孟子。
故事一:齐威王得了父亲的骨灰盒,却因为一时抱怨不逊而遭诟病。这时候墨子进献了一只新型铁箭,并用铁箭托起齐桓公的骨灰盒,力挽狂澜,形成“齐桓公之威,挟于箭矢”的传说。
而孟子则异于墨子之道,其立身、为国、与人交往,多有宜于世俗之道。谈吐中,孟子明辨是非、尊重礼仪,令人恭敬仰慕,颇得君侯之心。
随着君权势增,士大夫阶层骤然兴起,名人与君权开始博弈,突显政治力量。而诸侯的抵抗,也让君王逐渐失去对群臣的控制。
故事二:战国时期,周天子委托幽州大夫吕不韦挑选相国,留下重臣申塔、杜赫、张丑、子虚和商鞅五人待定。吕不韦放弃五人,选用了逢迎天子的徐无齐。吕不韦之举被早有准备的商鞅以孟子之道,毁于一旦。商鞅自言说“守信、察言、轻于命”,引起吕不韦怀疑、搜查,然后出现了商鞅自残的一幕,抢回了名望与权利。
为促进治理,名人协助皇帝为政,启动改革新时代,独领风骚。
只是,万变不离其宗。君臣情意纠葛、政治品格交锋,无不反映出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如此而已,历史的风云才能更加璀璨,在史地编纂家的策略之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就了中国古代的壮阔史诗。